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养生文化标语图片案例 > 中医养生馆文化建设不得不了解的知识
中医养生馆文化建设不得不了解的知识
编辑:好帮手企业文化商城(专业设计、生产、制作一体化服务企业、学校、医院宣传标语牌、企业管理海报、工厂安全标语口号大全、学校文化挂图、医院广告牌) 发布时间:2014-10-31 点击:5161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中医养生的本质,使民众树立唯物辩证的养生观,是中医养生馆的责任和义务所在,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需要正确的中医养生方式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医养生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这种文化与人民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正确理解中医养生的本质,使民众树立唯物辩证的养生观,是中医养生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中医养生的源头及基础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偏向于治病,并兼养生。养生不治病,着眼点在“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促进身体的康复。中医养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来自于人民,来自于实践。

养生四大心法

  中医养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代人民的养生实践,而不是实验室。《帝王世纪》写道: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百草,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史记·补三皇本纪》写道:“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是依靠“一块树皮、一把草”的调理,使中华民族虽屡经天灾、战乱的磨难,虽无现代医疗技术保健,仍然生生不息繁衍昌盛。同样,中医养生方法方便易行,经历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而效果不减。科学实验的标准之一是“可重复”性。而这些方法经成千上万的人重复几千年而结果一致,充分说明了中医养生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所在,而验证这种结论的权威正是人民大众。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石,其不仅为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从始至终贯穿了养生的内容,并占有重要篇幅。它成书约在战国时期,作者站在辩证唯物的立场上提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并且指出人在大地上,大地悬在大气中,较早地揭示了人和宇宙之间的客观关系。其理论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在精辟论述生命生成和养护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而在这段足以作为中医养生原则的经典语言中,《黄帝内经》首先把能够参与养生的人界定为智者,接着提出了养生的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态和谐、身体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是总纲,强调人的心态和身体的调节一定要符合自然。

  正本清源,《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和理论从战国时期发展至今,一直是主流中医养生学者付诸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瑰宝,它对民族繁荣发展卓有贡献,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丰富的生命力,被历代医家所敬仰,甚至为一些现代医学家所认同和研究。

治未病——七情致病

  建立和谐自然的生活方式是中医养生的根本

  中医养生来自人民来自实践,它的内容必然是丰富多彩而简便易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是与太阳同步。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的气候。《黄帝内经》便揭示了四季阳气变化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说阳气在春季生发,夏季成长,秋季收敛,冬季潜藏。人类“顺四时(季)而适寒暑”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获得自然的力量而生机勃勃。

  《黄帝内经》讲:一年有四时,一天也分四时。按平均分配的方法计算,3点-9点(以北京时间计,下同;其它地区需考虑时差因素)是一天的春季,9点-15点是一天的夏季,15点-21点是一天的秋季,21点-3点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万物潜藏,春季万物复苏。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人们早睡早起。甚至儿歌也唱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可惜的是,当代人普遍睡得晚、起得晚,与太阳的起落相悖,导致了众多人群进入亚健康状态。

  在中医养生实践中,笔者让一些亚健康者晚上21点-22点睡觉,早晨5点-6点起床,绝大多数人获得了好的效果。有些人甚至摆脱了精神抑郁状态,出现了欢快的心情。

  二是饮食有节。《黄帝内经》讲:吃得少补气,吃得多伤气。在养生实践中,一些大腹便便的人,适当减少饭量,肚子小了,气色好看了,心情愉快了,身体有劲了,走路轻快了。过去吃得多也不觉撑,现在多吃一点就会感到脾胃不适。

  人是万物之灵,有系统的预警机制。饮食有节会使机制正常预警,它使人的饮食既满足需要,又不造成废物堆积。

  三是心态平和。《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明群臣则安。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代社会,通过中医养生文化的学习,减少过多的欲望,“和喜怒而安居处”,也是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医养生实践中,一些脾气急躁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养生,发脾气的情况明显减少,工作起来和谐顺畅,甚至有的离异夫妇重归于好。

  当代人亟须树立中医养生的世界观、方法论

  说到底,中医养生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的核心是唯物辩证。中医学讲“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同一种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地域生病,原因也有不同。正是中医学这种科学的唯物辩证观点,指导着古往今来的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经久不衰。

治未病

  古代的中医养生大家多数生活在养生工作第一线,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总结人民群众的各种养生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古代医学大家的一贯做法。比如:在不同地区,让不同的人,在一定节气中找到适合自已的养生方法,对其而言即是对的。其他人可以参考,适者即用,不适即废。晋代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徽旨》写道:“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修偏一事,不足赖也。”养生方法的多样性,取决于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地域身体的多种变化,最忌一概而论,千人一方,要切身体会合适与否,要唯物辩证地选择。机械地养生非但不会有好的改善,还会雪上加霜。这就是中医养生始终要坚持“三因”原则的道理。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养生观,认真学习研究传统养生经典,正确引导人们进行中医养生实践,才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社会中存在巨大的中医养生需求

  中医养生从古至今虽然深入人心,绵延不断,但是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需求,是中医药事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在医学科技高速发达的当代社会,疾病的发生率日益上升,而且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据有关权威的统计,从2000年至今的10年时间,中国内地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近2倍,患者已超过9400万人;全面降低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已成为一个防治重点;此外,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约占70%,亟须重视。

  在不排斥现代医学治疗保健的前提下,到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中寻找办法,已成为相当数量人群的自愿选择。而正是因为这种选择在正确的养生指导下收到了一定的实效,才使得中医养生在市场中得以生存,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尽管当前养生市场存在一定的虚假现象,但是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几千年养生文化的信任。清者自清,正人先正己。尊重人民的判断力,支持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相信市场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是中医养生事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要之后,消费观念逐渐转向健康投资。实践证明,一些坚持中医养生的人,生大病的概率直线下降;有的老年人以往每年要住几次医院,经过养生连续多年未住医院治疗;有的家庭祖孙三代坚持养生;有的家族十几口人参加养生。这些养生爱好者正是因为尝到了甜头,坚持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既节约了国家和个人的医疗支出,缓解了医疗压力,又减少了病痛,同时有效拉动了国内养生需求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仅2000年保健市场的营业额就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医养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需要理性地看待,善意地扶植,有效地规范。


更多精彩推荐【 中医药文化

工作时间:9:00-18:00

挂图网|企业挂图|医院挂图|学校挂图

© 2005-2024 好帮手企业文化商城(专业设计、生产、制作一体化服务企业、学校、医院宣传标语牌、企业管理海报、工厂安全标语口号大全、学校文化挂图、医院广告牌)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行政九路大东城

电话:13691601568

网址:http://www.guatuwang.com

粤ICP备2021158203号-1 版权所有@ 广州壬文广告有限公司